top of page
記者/李宜錚、劉宣廷 採訪報導
JUNE 24, 2020
臺灣至今有幾所大專院校停辦?
今(109)年5月13日嘉義縣稻江科技暨管理學院董事會無預警發出聲明,因受少子化、招生困難及學雜費銳減等影響,學校自109學年度起全面停招、停辦,這是從民國103年起,台灣第6所宣布停辦的學校。
103/2/27
高鳳數位內容學院退場
108/8/1
亞太創意技術學院退場
109/5/11
稻江科技暨管理學院自行宣布停辦
109/5/28
將停辦計畫送交教育部
103/8/6
永達技術學院退場
107/8/1
高美醫護管理專科學校退場
109/2/1
南榮科技大學退場
依據「教育部輔導私立大專校院改善及停辦實施原則」第3點,私立大專校院全校學生數未達3000人,且最近二年新生註冊率均未達60%,以即有其他下列情形之一者,經教育部審核認定後,即會被列為專案輔導學校。
學校法人或學校財務狀況顯著惡化
學校積欠教職員工薪資累計達3個月以上或未經協議任意減薪
1
最近2年內學校每個月可用資金無法維持3個月經常性現金支出之月數,累計達12個月
2
最近3學年度決算融資管制額為負數之次數,累計達3次
最近3學年度決算扣減不動產支出前現金餘絀發生短絀之次數,累計達3次
3
有前點第一項第二款所定情事之學校,經教育部限期改善,次一學年度全校仍有50%以上之院、所、系、科及學位學程,不符合前開規定
4
最近一學年度有依法令規定應報本部核准而未經報准之借款,其借款總額增加
有前點第一項第三款 教學品質查核結果為不通過之學校,經教育部限期改善,隔次教學品質查核結果仍為不通過
最近一學年度決算報告揭露借款無法依償還期限還款,或因無法償還而申請債務展延
5
全校學生數未達3000人,且最近2年新生註冊率均未達60%
違反本法或有關教育法令,情節嚴重,影響相關學生或教職員工權益
在增進教學品質方面,教育部為提升大專校院師資素質,訂定法規要求大學日間學制生師比應在二十五以下,但在民國108年日間生師比高於25%學校卻有高達50所,稻江就是其一。
此外,根據教育部調查,稻江在108學年全校學生1855人、教師46人,註冊率也從107學年度的87.32%的驟降至37.23%,低於教育部規定之標準。
從數據上來看,過往停辦之大專院校在停辦前10年平均都減少了約三分之二的學生,以及約二分之一的教師數,通常一所私立大專院校的收入來源約有70%來自於學雜費(又稱教學收入),生源減少的情況下學校教學收入降低,間接影響到的是教師薪水(又稱教學支出)。
當一私立大專院校在經營的過程中遇到虧損情形,學校就有可能在未經教師同意下被學校違法減扣、欠薪,導致許多教師選擇離職,造成學校專任教師數減少、教學品質下降的惡性循環。
學校財務報表怎麼看?
除了從學生數、教師數、註冊率及生師比等指標來看一所學校的經營狀況外,整體的財報統計也是必要衡量的指標之一。
端看教育部105-107年各私立大專院校的收支餘絀情形中會發現,其中已有高達30所的學校3年內的收支餘絀呈現負值,甚至有的學校收支負額高達3千到4千萬,由此可知要經營一所私立學校相當不容易,學校也需設想如何開源節流才能避免財務持續惡化。
而在這3年當中,也包含6所連年虧損的私立大專院校,每年都虧損8000萬至1億不等的金額。
在這樣收入小於支出的情況下,學校若是面臨財務危機,又不符合上述的教育部指標,在為了避免新版《私立大專校院轉型及退場條例》通過後,校產被強制信託,主管機關解散學校董事會的窘境, 就可能使學校以無預警停招、停辦等方式結束經營,那麼師生權益也會連帶受到影響。
將108年的累積餘絀與過去3年收支餘絀做比較(相除),會發現有7所學校可能將在3年內面臨嚴重財務危機,數值大於零代表勉強可維持。
而其中「大漢技術學院」與「臺灣觀光學院」呈現負值,推估可能早已面臨財務困窘。臺灣觀光學院原本由台灣運動彩券公司負責捐資經營,但由於受到新冠疫情影響而退出經營,日後將找尋其他企業入主,讓學校繼續經營,但近日卻又傳出即將「停辦」的消息。
可見在長期虧損的情形下,一旦學校沒有開源措施,並符合「三個學年度決算融資管制額為負數之次數,累計達三次」,這項教育部指標,就會被教育部列入輔導學校的名單。
為什麼這些學校會有問題?
臺灣高等教育產業工會(以下簡稱高教工會)組織部主任林柏儀提到,由於學生都有往都市區域就學得偏好,而這個偏好就會強化非都會地區的學校,在少子化浪潮下首當其衝面臨招生困難的衝擊,當學校財務遇到困難時,就會越來越難維持經營。
除了在非都會地區外,學校的辦學聲譽及辦學品質也會大大影響招生狀況,臺灣私立學校教育產業工會理事長陳秋瑩則提及,學生在選擇大專院校就讀前,一定都會判斷這所學校是否會讓他們有「光榮感」,因此辦學品質不突出,或較不具特色的學校,學生就不會優先考量。
董事會是造成停辦的隱性主因?
林柏儀提到,從現今台灣已停辦的5所私立大專院校中的會計師財報中可發現,這些學校在停辦以前都還有8億至10億不等的校產
現行的《私立學校法》中規定,私立大專院校辦董事會卻不需要解散,董事會可以在3年期間,將學校師生都清空
在這期間內,學校將教師解僱後就不必再支付薪水,就等同於「零支出」,法規中也明定可以讓停辦的私立大專院校有3年的期間做轉型,例如改辦教育社福文化事業,然而若是轉型不成,學校的校產就必須歸公,由政府來重新規劃校產該如何做有效的利用。
在這樣的現況下,林柏儀指出,不少學校都會趕在3年期間,將校產轉型或賣給財團,例如2015年的興國管理學院因獲得中信金捐資,而改名為「中信金融管理學院」,也改由中信金負責學校經營。
於103年停辦的高鳳數位內容學院則是將校產轉型,對此,教育部技術及職業教育司柯今尉專員表示,教育部在104年4月27日同意高鳳以新設私立小學為規劃,於105學年度新設私立崇華國民小學、107年新設私立崇華國民中學,進而造成原本應該屬於公共財的校產,被轉作私人用途使用。
學校停辦會有什麼問題?
一旦私立大專院校無預警停招停辦,首當其衝最受影響的還是教職人員和學生,不僅攸關教師的工作權,更會嚴重侵害學生的受教權。目前在台灣已退場的大專院校中,教職人員因生計受到影響,屢屢發生相關陳情抗議事件,不少已退場學校的師生紛紛站出來,不願犧牲自己權益來成為私校退場的代價。
根據高教工會調查,在已停辦的永達技術學院40個教職人員中,僅有2位再取得專任教師工作
其餘的老師不是面臨失業,就是只能在其他學校當兼任教職,目前政府方面更是沒有任何實質的促進就業措施,例如薪資補貼或增加更多的聘雇機會,使這些被迫資遣的教師面臨中年失業的困境。
師生權益仍未解 亞太任教19年的獨白
陳晉卿,任教19年
亞太創意技術學院 兒童家庭與服務系 講師
「招生不足其實是假象」
一般來說大專院校在退場前經常出現招生不足的情況,以至於校方為彌補財務缺口而將多所系所合併或停招,但陳晉卿卻不這麼認為。以亞太創意技術學院為例,當少子化的浪潮從高中職來到大專院校後,董事會為了防止虧損而趁機加速轉型。
他提到,兒家系在學校停辦的前幾年,招生率一直都維持在80%以上,甚至有些系所雖然招生率確實不如以往,但也都維持在一定程度,特色系所「茶陶創意設計系」在辦學成果上也有不錯的表現。
然而校方董事會等高層卻認為招生率不佳、學校經營困難,就希望加速學校停辦轉型,並把教職員遣散、學生強制轉學,「少子化對校方來說只是個幌子」陳晉卿氣憤的說道。
怡盛集團入主亞太 私人辦學成私營企業
77年 成立
81年 更名
91年 教育部接管
93年 改制
99年 更名
校產信託
105年 怡盛集團入主
部分校系停招、拖欠教師研究費
陳晉卿表示,怡盛集團入主前曾承諾教育部將拿出4億的資金作為辦學,但實際上卻只拿出7500萬,甚至裁併原有系所,許多給學生使用的實驗室,還被用來當作董事長的私人辦公室,種種的行為都體現董事會把持公有資產,將學校變成「私人企業」在經營。
百名教師「被離職 」 維持生計成隱憂
「當時兒家系招生的班級數就可以養活整間學校。」陳晉卿無奈回憶道,民國108年學校停辦前因為兒家系有在職進修班,不少為了取得合法教保員的幼兒園教師,就會回流到兒家系修習相關課程。
就讀兒家系人數
全校
3,000
兒家系
700
人
陳晉卿說在招生率方面兒家系完全可以支持學校的運作,但就因校方認為無利可圖,民國106年時就開始強制大批在校生轉學,甚至聯合教育部一同開說明會。
利用「若不自行轉學,學校將斷水斷電」等話術,慫恿學生轉學去鄰近學校就讀。到最後兒家系四個班級的學生都只能轉到鄰近的育達科技大學,以繼續完成學業。
由於許多教師開始意識到自己的工作權即將受到威脅,因此成立了名為「亞太創意技術學院-教職員生團結自救會」的臉書社團,期盼能夠藉由師生團結的力量保障自身權益,從這時起自救會成員就到教育部及監察院陳情,呼籲主管機關介入調查。
陳晉卿也指出,當初學校停辦前還有100多位在職教師,但在校方的各種壓迫下,例如發不出薪資,或是讓教師接手完全不熟悉的行政工作等,迫使部分教師只能選擇「被離職」。
為了要讓學校加速退場,他透露,學校到現在還欠了自己20幾萬的薪水,就連資遣費也還沒拿到。
若教師自願離職,就會按年資核發最高60萬的離職金,並分3期給付,但卻附帶「保密條款」。就這樣,部分不懂得保障自身權益的教師就只能一個個被迫資遣。
「老師都很怕自己找不到工作,我也是慢慢撐過來的。」即使當時校方有向教師提過相關安置措施並安排轉職,但陳晉卿卻表示,雖然書面協定上是有這樣陳述,實際上大部分的教師都還是靠自己尋求轉職機會。
學生權益誰來顧?
在私校退場浪潮中,除了教師外學生的權益也不容忽視,為保障自身受教權,「原校畢業」就成了受影響學生們捍衛權益的訴求之一,不少學生被迫轉學的問題也漸漸浮上檯面。
蔡綸鴻,民國101年畢業
亞太創意技術學院 餐旅行銷管理系 學生
「有些是轉到附近的育達,有些就直接不讀了」
蔡綸鴻分享,在餐行系整併前自己就已畢業,等同於成為「末屆餐行系」的畢業生,但學校在科系停招前並無任何通知,是等到畢業後發現餐行系已無招收學生,他才得知餐行系已與觀光系合併。
很多學弟妹都是從其他縣市來苗栗讀書,由於轉學時常遇到「學分承認」的問題,例如大二轉學進其他學校,但該校不承認原校學分,導致學弟妹就必須再多花兩年時間重新修讀,加上若是該校的科系不符自身興趣,學生就又要再花時間重考大學。
在昂貴的時間成本下,就讓許多學生不願繼續升學,轉而直接投入職場或服兵役。
只有高中學歷的他們,或許就很難有機會在職場上有好的薪資待遇,有的只能在加油站打工,要不就是在便利超商工作,「了不起就只能做一些服務性質的工作吧」。
科系停招課程整併 學生成祭品
邱珮榕,民國105年畢業
亞太創意技術學院 休閒運動保健系 學生
「校方強制安排其他科系的課程,只能硬著頭皮和其他學弟妹一起學習」
邱珮榕透露,因為自己延畢兩年,但當時科系已面臨停招,所有本科系的課程也都無法上,為了把畢業學分修完,她只能勉為其難的上其他系的課來補足學分,老師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。相反的除了學習成效有限,科系被停招的學生更無法在專業領域上繼續修讀。
柯今尉
教育部技職與職業教育司 專門委員
「學生在學校讀書,不是只有單純上課」
柯今尉卻持不同看法,他認為學校內的生活設施、社團環境也都是很重要的一環,當一所學校的學生只剩不到50人時,學校各項設施就無法維持營運,所以學校能不能維持一個完整行政的體系,去支援學生的上課以外的需求,是否一定要在原校畢業才是學生最大權益,對於即將面臨停辦的學校會是一個問號。
《新版私校退場條例》通過後 師生又該何去何從?
為了因應少子化浪潮,行政院於民國109年11月通過《私立高級中等以上學校退場條例》草案(以下簡稱《新版退場條例》),目的為保障師生權益及確保校產公共性,全案已送立法院進行審議。
與民國106年政院核定舊版之《私立大專校院轉型及退場條例》不同,《新版退場條例》適用對象向下延伸至高中階段,且退場步驟加快,若專案輔導學校未能在三年內免除專輔或轉型,主管機關有權命其停招停辦,學校退場後財產歸公,捐給地方政府、公立學校、退場基金或中央機關等。
預警學校
改善
正常辦學
專輔學校
重組董事會
未改善
停招
停辦
3年 輔導諮詢服務
1年
也可按《私立學校法》規定申請:
1. 改制、與其他學校法人或學校合併
2. 改辦其他教育、文化或社會福利事業
2個月
解散
1. 停辦前一日終止聘任契約
2. 處理教職員離退事宜
全國教師總聯合會(以下簡稱全教總)與高教工會卻質疑,此舉無疑是大開後門,只要私校董事會主觀上不願意,本來應該要回歸公共的校產,就一定能夠繼續把持在董事會手上。
「《私立學校法》就是因為有這樣子的漏洞,才導致我們過去五、六年間大家看到的,私立大學退場充滿師生被遺棄、校產被掠奪的種種醜聞。」高教公會組織部主任林柏儀憤憤提到。
40所潛在退場私立大專院校 獲教育部123億多元獎補助款
99 13億
100 13億
101 12億
102 13億
103 12億
104 12億
105 12億
106 10億
107 11億
108 10億
學年度
全教總、高教工會整理
最近一年學生人數最少的30所大學,加上過去一年間學生人數減少超過10%的10所大學,共計40所「潛在退場私立大專院校」
高教工會研究員陳柏謙說明,私立學校得透過每一年國家鉅額公共金費的投入,才能夠累積並形成學校目前的資產和規模,學校退場後理所當然要重新回歸公共、回流到教育領域。
但柯今尉卻認為當學校在辦學上不理想,或是因為地方偏遠沒有學生,將這塊土地、建築物繼續做教育用途未必能發揮功用,而是應該改辦具有社會福利或公益性質的機構,才能發揮校產的公共性,給予社會最大幫助。
師生應該如何自我救濟?
如今《新版私校退場條例》通過,就是為了強化現行體制,讓體質不佳的私立學校能更有效率的退場,大致維護學校的公益性質。不過全國私校工會理事長尤榮輝指出,草案仍有諸多待改善之處。
全國私立學校產業工會理事長尤榮輝建議,「加入工會」是保障師生權益最快的方式,許多教師因不了解法律常識,造成權益被校方剝奪,因此有參加工會的老師通常「法律防禦力」較強,往往也都能受到較完善的保障。
在學生權益方面,尤榮輝指出,學生要保障自我權益只能靠自己發聲,教育部才會正視並且擬定相關措施,否則就有可能複製南榮科技大學學生被迫強制轉學的先例
教師培養第二專長也相當重要,面對少子化的衝擊,就算認真努力教學也敵不過學校停辦的危機,但若是教師擁有第二專長,不僅可以在其他學校兼任多種課程,也能夠在業界有傑出的表現,求職能力也會不斷增加
如何改善部分私校生源不足、資金虧損的現況?
臺灣少子化浪潮無可避免,教育部統計處在民國103年的《大專校院大學1年級學生人數預測報告》中指出,台灣大學生數量將會在117學年度降至谷底,尤榮輝也推估約有4成大學會因此關閉。
尤榮輝認為,在生源減少、財務虧損且背後沒有財團或是宗教支持的情況下,最先衝擊到的便是偏鄉或是較晚成立的大學,然而現階段政府並沒有任何拯救這些學校的措施,他建議,若學校尚有心辦學,有兩大方向可以嘗試,藉此改善現況。
1. 董事會有募款能力
2. 引進財團挹注資金
3. 縮小學校規模
4. 改變學校體質
短期
1. 學校經營團隊有創意的招生
2. 朝特色學校努力
長期
不過他也坦言,臺灣的教育環境對私校較不利,再加上學校董事會經營的考量,想要改善恐怕還需要很長一段時間。
政府「先天」、學校「後天」出什麼狀況?
先天
後天
教育部心態放任私校自生自滅
政府把私立大學當作高教資源不足的補充性教育機構,政府的財力只能照顧到國中小義務教育,剩下的部分就引進私人的資源辦理。
大專校院中私立辦學占七成,在沒有少子化的年代招生和財務皆健全、經營沒問題,但少子化開始後財務變短促。
私立學校辦學很困難,除了學費是公立學校的兩倍,多數人又普遍認為教育品質和資源少於公立大學,在整個結構上就不利私立學校的發展。
此外,政府限制私校學費調漲,讓資源無法妥善運用和發展,導致壞的學校只好退場,而有心辦學的學校沒有機會往更好的地方發展。
政府法令限制削弱私校競爭力
董事會不長進
當學校財務出現困難,董事會不健康的營利心態便跑出來,開始會犧牲教育品質(例如扣教師薪資)來彌補財源短促,學校變學店化,董事會把學校當提款機。
此外,政府限制私校學費調漲,讓資源無法妥善運用和發展,導致壞的學校只好退場,而有心辦學的學校沒有機會往更好的地方發展。
尤榮輝表示,從企業管理及美國私立一流大學的角度來看,私人辦學效率高、資源運用也更有彈性,若私校好好經營,應該會比公立學校辦的好。
政府該如何改善?
為改善不利私校生存的環境,尤榮輝認為政府在政策上三點可改善
政府補助優質的私立學校,劣質學校快退場,退場資源挹注給優質學校
鬆綁學費,讓辦學好的學校能夠有更多資源更上層樓
讓私校活化校產,運用好的人才設備去經營事業,增加私校收入挹注辦學資金,例如美國私立大學經營球隊,賺錢歸給學校,虧錢董事會需負責
1
2
3
那新法又該怎麼修?
尤榮輝認為草案第十七條僅針對「退場教職員」發給撫慰金,未能照顧到學校因改制、合併或改辦而失業的教職人員。
因此他希望立法院考慮至少比照勞基法,對非自願失業教職員給予解僱預告期、有薪謀職假、失業給付,以及補助職業訓練,這樣一來才能保障退場私校教職員的退休權益,也才有利產業及私校人才的流動。
上述提及,不少教育人士質疑,私校董事會可能會利用改辦機會處分校產圖利私人,尤榮輝說,教育部應進一步制定「私校改辦其他事業辦法」,讓私校能維持其改辦後的公益性及公共性。
結語
臺灣高教私校退場潮仍在持續惡化中,然而追根究柢,辦學的成敗似乎還是關乎於董事會的辦學心態,少子化的現象一年比一年嚴峻,若私校董事會繼續抱持「有權無責」的態度辦學,或許再多的外部幫助也是徒然。
數據資料來源(Open Data)》
bottom of page